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龙乡奋斗者】杨金华:以林为笔 绘就生态富民画卷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8-15 12:32

在铜梁的苍翠山岭间,杨金华的名字与树木一同深深扎根。这位38岁的铜梁区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用青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科技之光照亮生态修复路,让绿色产业鼓起百姓钱袋子。

 

绝壁寻种:七年坚守育出“绿色芯片”

 

红豆树,这一珍贵乡土树种,曾是铜梁林木良种繁育的空白。2021年,杨金华迎难而上,为铜梁争取到全市唯一的红豆树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格。



然而,资源收集是首道难关。2023年,在綦江区开展的一次资源收集工作中,同行队员与村民望着陡峭山崖纷纷劝退:“杨站长,太危险了,还是另外再找地方吧!”


好不容易寻到的资源怎能轻易放弃?!杨金华“全副武装”,在碎石滚落的险境中攀爬近6个小时。意外突至——脚下岩石松动,导致她瞬间失衡,幸好腰间安全绳死死挂住一棵松树。杨金华悬在深渊之上,第一反应却是护紧胸前收集的宝贵种质资源:“资料不能丢!”正是凭借这份以命相搏的坚持,她用3年时间,野外调查收集到市内外红豆树种质资源67份,建成良种基地330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金华主持的“铜梁区红豆树母树林”通过市级良种审定。她还牵头《红豆树种质资源收集和无性繁殖实验研究》等科技项目,让乡土树种繁育有了“铜梁芯”。


点绿成金:荒山长出亿元产业链


如何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真金白银?杨金华的答案写在维新镇、小林镇、二坪镇的青山沃野间。



在维新镇,她推动“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公司”三方合作模式落地,发展优质李800亩。村民陈明山算起账来笑容满面:“土地入股年年分红,我在果园打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钱工资。”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固定分红0.9万元,农户分红3.6万元。


小林镇的千亩砂糖李基地则打响品牌攻坚战。杨金华推动“小林砂糖李”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铜梁砂糖李”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搭上“爱在龙乡”电商快车,砂糖李年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昔日荒坡蝶变为致富园,村集体年增收超7万元,村民每亩土地年坐收租金800元,1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务工收入超3万元。

 


最生动的转化在位于二坪镇的澳洲茶树基地。在她和林业人的努力下,2000亩闲置土地“复活”,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澳洲茶树基地。3个村集体种植300余亩,年增收25万元;近400户农户土地入股,年分红超百万元;基地带动100余名留守村民务工,月增收2000元以上。林旅融合还释放叠加效应:2024年,基地产业链产值超5000万元,旅游收入达1300万元,荒山真正成了百姓的“金山银山”。

 

心系沃野:“妹书记”让插腊村荒坡结蜜果

 

2024年9月,杨金华多了一个称呼——“妹书记”。作为铜梁区委组织部选派到平滩镇插腊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她面对的是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

 

“心中装着群众,脚底就有动力。”她一方面对接区林业局等单位,通过支部联建送来复合肥、农药,邀请专家手把手教授村民蜜柚管护技术;另一方面引进林下养殖企业,激活小龙虾养殖与高标准农田产业。村民以土地入股享保底分红,积极性高涨,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跃升。

 


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让杨金华深知绿意需扎根人心。她牵头编制的《竹笋、花椒禁止性用药》手册简明实用;“小小护林员”体验活动让小朋友爱上森林;帮扶户苟云富在她的指导下发展林下养殖和经果林,年增收8000元。

 

15年风雨兼程,杨金华用专业与热忱在巴渝大地上写下绿色诗篇:主导完成43.4万亩国土绿化,指导建成6个国家森林乡村、22家森林人家;争取相关扶持资金超1亿元,累计发放惠农补助约5亿元;指导412名护林员用脚步守护64.4万亩林地安全。


从绝壁上的惊险一瞬到田野间的丰收笑脸,从实验室的严谨数据到电商平台的畅销榜单……杨金华的故事,是守护青山的故事,更是绿水青山馈赠一方百姓的温暖见证。

 

记者 李慧敏

编辑 何冬梅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 | 铜梁兵事速递

重庆铜梁:坚持科学防控、联防联控 保障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鹅宝计划铜梁公益行交流会举行

重庆铜梁:专业精准高效服务企业 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