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双山:人大代表创办稻虾基地 带领一方群众致富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4-18 18:22

4月17日上午,在铜梁区双山镇喻兴村蓝盾小龙虾养殖基地,几位农民工忙着筛选、过称、装盒。距地坝不远的一块大田里,几位工人正在捕捞小龙虾。随着一个个捕笼提出水面,一笼笼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提上岸边。



“今天这批1000斤小龙虾是销往四川成都方向的。每一只我们都精挑细选确保质量。”养殖场业主徐志峰说。


双山镇500亩稻虾基地的创业者徐志峰,是土生土长的双山镇农民。2019年,原在外地经商的徐志峰响应政府“把老乡留在老家”的号召,回到家乡双山镇,决定立足土地创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瞄准了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大的行情,决定创办小龙虾养殖场。


“双山镇田块大,四周山林流出的山泉水没有被污染,非常适合推行稻虾生态种养模式,是一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双山的生态环境让徐志峰吃了定心丸。



没有技术,他到江苏宿迁学习。学成归来后,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流转村民稻田,养殖面积从10多亩逐步扩大到现在的500亩。勤劳肯干、善于总结钻研的徐志峰成为了养稻虾的行家里手,并攻克虾苗繁育的多个难关,实现了自繁自养,破解了市外调苗成活差费用高的难题。


“基地创建前后,镇党委、政府和镇人大极力支持我,经常上门宣传政策、帮助规划,提供市场信息,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将稻虾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优化了养殖环境。”徐志峰说。


在镇干部的帮助下,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小龙虾除主销川渝两地外,还远销江苏、上海、贵州等地,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养殖过程中,镇产业发展中心跟进帮扶指导,坚持绿色生态养殖,用麦麸、豆渣等粮食副产物加依乐藻水草为饵料。加之水质清澈优良,养出的小龙虾绿色环保、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基地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精细化管理,小龙虾亩产达700斤,年产值上万元。



“徐志峰在带头发展产业时,严格遵循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不用激素和抗生素。经过严格检测,上市的产品全部是无公害的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双山镇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他创办的500亩面积养虾场是铜梁最大的稻虾养殖场。4月下旬,就开始栽秧。这样,“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成倍提升了稻田经济效益。通过稻虾种养结合,实现每亩稻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2024年,徐志峰被选为双山镇人大代表。他致富不忘带动乡亲。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稻虾种养面积达到1000多亩,年产值达12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徐志峰还把养虾场与村集体增收结合起来,通过“村集体+业主+农户”发展模式,每年分给村集体红利2.5万元。此外,徐志峰的养虾场吸纳了10多位村民务工,月月按时发放工资,每年支付的工资达20万元。



“徐代表人好心善。我们在他的养虾场务工,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块钱。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村民张耀良说。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代表担当。”徐志峰表示,他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发挥代表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双山镇着力把优良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建起全市最大的樱桃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铜梁最大的稻虾基地。“在兴产业建基地中,区、镇人大代表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区人大代表、双山镇党委书记杨东升表示,下一步,将以先进代表为典型,继续讲好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记者 李拉拉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 |龙乡教育

专题|川渝探探

专栏 | 铜梁龙足球 为重庆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