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大国工匠”彭祥华的成长之路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2-21 18:13

在巴渝大地上,有一位名叫彭祥华的普通劳动者,他出身于铁路世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职业的无限热爱,从一名农村杀猪匠,成长为闻名全国的“爆破王”。从业30余年来,他凭借高超的爆破技艺,在川藏铁路拉林段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屡建奇功,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大国工匠”、“四川工匠”等荣誉。

 

半路出家,从杀猪匠到爆破工


彭祥华的人生轨迹并非一帆风顺。1969年,他出生于重庆铜梁的一户农家。父亲是中铁二局木工班班长,常年在外工作。受家庭影响,彭祥华先是跟随爷爷杀猪卖肉,后又跟随外公学习木工活儿。

 

 

然而,彭祥华的人生轨迹在1994年发生了重大转折。他拿起工具,踏上了铁路建设的人生征程。

 

初到工地,彭祥华被分配到了隧道工程组做木工。就这样,他和隧道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凭借扎实的木工基础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彭祥华很快掌握了隧道衬砌木模的施作方法,并优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短短一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木工成长为木工班班长。

 

 

彭祥华并未止步于木工领域的成就,他的目光始终投向更广阔的天地。1997年,在山西朔黄铁路建设期间,他偶然接触到了隧道爆破技术,并迅速被其吸引。在繁忙的木工工作之余,他深入开挖班刻苦学习,最终熟练掌握了隧道开挖爆破技术,实现了从木工到爆破工的华丽转身。

 

精进技艺,攻克爆破难题

 

彭祥华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爆破工,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爆破知识,不仅虚心向前辈请教、拜师,还自学了《实用爆破技术》等书籍。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他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成功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晋升为爆破中级工。随后,在汶川古城水电站建设中,他通过优化炮眼孔距,实现了光面爆破的最佳效果,为公司节约了成本,晋升为高级爆破工。

 

2015年,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承建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东噶山隧道的山体属炭质千枚岩和石英粉砂岩构造,这两种岩体遇水就会膨胀软化。要完成这样的爆破任务,必须要胆大心细技术精。于是,彭祥华迎难而上。

 

在松软的岩层上实施精准爆破,彭祥华也不敢怠慢,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亲自测量、制定精准爆破方案,将装药量控制在毫克级,不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更实现了爆破面的极致平滑。

 

在2022年开工的浙江衢丽项目中,彭祥华主要负责光面爆破施工管理,项目6个隧道的掌子面光面爆破施工的每一炮,他都会仔细进行勘察评价,并动态调整爆破参数。通过不断改进,项目光爆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在这个项目施工中,有一件令彭祥华印象十分深刻的事。2024年10月3日晚,彭祥华接到工点报告,有一发雷管找不到了,不能正常起爆。他立即赶往现场,全面排查火工品搬运、安装等环节。经过近10个小时的排查,将所有雷管全部清理后,发现是一名工人不小心将两发雷管装到了一起。问题解决后,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他的精湛技艺在多个项目中得到了验证,更彰显了他对工作的热情与责任感。“对于我们铁路施工来说,经常是在荒郊野外,大都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在隧道贯通的那一刻,外面的阳光照进来时,觉得什么都值了。”彭祥华说。

 

传承匠心,培养行业新人

 

如今的彭祥华,已成为中铁二局二公司的爆破专家,他的足迹深入各个项目工地,为技术革新提供指导。面对荣誉和赞誉,彭祥华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因此,他始终将传承技艺、培养新人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无论是在工地上还是在培训室里,彭祥华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徒弟。他们有的已成为公司领导,有的成为优秀技术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彭祥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影响,让更多人理解并践行工匠精神。他还计划通过师徒制、培训项目等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帮助更多人成长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他常对年轻一代说:“热爱你的职业。无论选择哪个行业,热爱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要保持学习与创新。唯有持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淘汰。”

 

彭祥华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以他的智慧和热情,照亮更多铁路建设者的前行之路,引领他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希望能涌现出更多怀揣梦想、技艺精湛的新时代工匠,共同绘制中国铁路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 周承沂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