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百姓故事】民间艺术家“墨趣”一生 山间匾额艺术馆传承传统文化
怎样的一生才算活得精彩,活得值得呢?在铜梁区蒲吕街道人和村,有这样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不仅在书法上有所造诣,在退休后还通过自学雕刻、木匠等工艺,雕刻制作匾额,利用山里闲置的办公用房建起了匾额艺术馆,里面摆放着近百块老人亲手雕刻的匾额。
“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的毛笔字、粉笔字都写得很好,我就心想以后也要写一手好字。后来,我上铜梁中学就有专门的写字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笔画,课后布置作业让我们临帖。”张怀谦说,通过专业老师的教导,他对书法越发地喜爱并更加刻苦练习,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也获得了好名次。
1971年,张怀谦成为了一名全科老师,任教于当时的铜梁县善心村新桥小学。“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把钢笔字、黑板字、毛笔字写好,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张怀谦勤加练习书法,其书画作品曾参加过县市及全国的各类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字也写得很好,受到其他师生们的好评。
2005年,张怀谦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他经常去铜梁区博物馆、匾额馆、庹氏书法馆等处参观,萌生了将自己写的字雕刻制作成匾额的想法。说干就干,张怀谦买来了雕刻 、木工等工具,开始自我钻研雕刻木匾,“活到老学到老嘛,制作一张匾额写字还算简单,其中切割、雕刻、推料锯料、打胶、上漆描金这些都需要耐心,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影响最后的效果。”张怀谦说。
“我一生为人有三条准则:第一条,百善孝为先;第二条,待人以诚为善;第三条, 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张怀谦的匾额艺术馆内,墙上悬挂着他雕刻的人生准则以及诗词、百寿图等匾额。
张怀谦的想法逐渐被周围的人知晓和赞扬,蒲吕小学邀请老人给学生们上课,教授书法和匾额文化,蒲吕街道也在多方面支持打造匾额艺术馆。“书法、匾额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尽我的最大努力,把所学教给更多人,希望他们有所成就,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 李拉拉,编辑 曾祚)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 | 巩固国家卫生区
专题|川渝探探
专题|公益宣传
积水消退 大庙镇齐心协力忙清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