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龙乡工匠】李诗敏:一生“专”一事 匠心传“非遗”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3-25 09:59

火龙是铜梁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李诗敏自小与火龙结下不解之缘,一生专注于铜梁火龙,致力于将这项国家级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因此,他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梁火龙代表性传承人,也被评选为铜梁首届龙乡工匠。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铜梁龙,龙头有虎的脑壳、豹子的眼睛、牛的鼻子、鳄鱼的嘴巴、鹿的角……我们在舞动它的时候要有力、有神……”近日,在高楼小学火龙文化展馆里,70多岁的李诗敏给学生们讲解铜梁龙的相关知识以及铜梁火龙的发展史等。

在火龙文化展馆里,摆放着一件件关于铜梁火龙的老物件和奖牌、奖杯。这其中大部分老物件都是李诗敏在该馆建立之初捐赠给学校的,最老的一个物件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套行头是我们老一辈传下来的,有300多年历史了。过去舞龙、打铁水的叫补锅炉子。打铁水就是烧这些锅铁,把铁水熔化。”李诗敏指着橱窗内老旧的风箱和锅炉等老物件说。

一说起馆里老物件的故事,李诗敏如数家珍,孩子们也听得认真。高楼小学作为铜梁龙文化艺术学校,不仅把龙舞引入了课堂,还组建了龙舞表演队伍,并聘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梁火龙代表性传承人李诗敏作为孩子们的指导老师。

“我们学校聘请李老师担任学校的火龙文化指导老师,利用延时服务和课间时间为孩子们传授火龙文化和舞龙技艺。在他的精心教导下,孩子们了解了火龙文化,并且学会了一些舞龙技艺,在铜梁区的舞龙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他的敬业精神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肯定。”高楼小学教导主任欧建说。

“我已经学习舞龙两年了,从舞龙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后,我也会把舞龙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六年级一班学生向欣怡说。

高楼镇作为铜梁火龙的发源地,镇里目前组建了8支舞龙队伍。逢年过节,镇里大部分的庄稼汉子都利用农闲时节外出表演增收。李诗敏作为多支舞龙队的技术指导,从组建队伍到技术培训,带领着高楼人舞动火龙走出铜梁、走出国门,让铜梁火龙享誉全世界。

“技术支撑那一块儿全靠他。当初我们成立火龙公司的时候,买炉子、夹子等工具和培训人都是全靠他。接到业务的时候出去演出,都要李老师跟着一起,这样我们心里踏实些,觉得有技术支撑。”高楼镇盘石村党支部书记潘延华说。

“农忙的时候就种庄稼,农闲的时候就去舞龙,一个多月可以创收四五千元。可以说,既把庄稼种好了,又增加了收入,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产业。”李诗敏说。

走进位于高楼百年老街李诗敏家里,正厅墙上,发黄的老照片和李诗敏历年来参加各种舞龙比赛、活动的照片和工作证,无不“记录”着李诗敏这40多年龙舞生涯的点点滴滴。家里妻子、儿女一家四口,在李诗敏的带领下,也人人会舞龙。在李诗敏的房前屋后都摆放着锅炉、打板等用于打铁花的工具。在李诗敏的不断摸索和创新中,铜梁火龙火花的亮点和打出去的效果上都不断地更新换代。

“我从小学习舞龙,坚持到现在我也不后悔,觉得骄傲和自豪。一是我看到了很多人增加了经济收入,二来我也锻炼了身体,第三个方面也传授给了学生。龙舞技艺不能丢失,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我现在是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把它好好地传承好。”李诗敏说。

(记者 李拉拉 唐龙海;编辑 周鑫)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创全国文明城 做铜梁文明人

专题 |龙乡教育

专题 |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专题|“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铜梁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