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阅享铜梁】守师道如守孤城 ——记朱熹高徒度正
守师道如守孤城
——记朱熹高徒度正

度正(1166年—1235年),亦称庹正,字周卿,号性善,合州人。幼年读义塾启蒙,少年丧父,二十四岁中进士,先后任资州司户参军、重庆知府、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等职。做地方官,他勤政爱民,道德、文章、政事,好评如潮;出任京官,他促进理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提出了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愿景。其哲学思想光照后世,历史功绩影响深远。著有《性善堂文集》等。
历史上,二十四岁中进士,在长安、洛阳见惯不惊,那是京畿之地,青年才俊多如过江之鲫;在河北、在江南也屡见不鲜,那里人文繁盛,少年得志者灿若星辰。然而,在渝西,在荒凉僻远的乐和乡下,取得如此骄绩,却是天纵英才,人间能得几回闻?!
巴川县乐和乡(旧址在今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向阳村)距县城东流溪坝(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境内)三十余里,距帝都数千里。东南望临安,可怜无数山。就在那深丘大壑之中,走出了铜梁建县史上第一位进士、南宋中后期著名大臣及学者——度正。
度正出生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宋绍熙元年(1190年),二十四岁的度正赴帝都临安(今杭州)参加殿试,点额成龙,两年后步入仕途。从潼川府路资州(今四川资阳市)司户参军起步,继任蜀学训导、华阳知县、嘉定府通判、重庆知府等职;进京后,做国子监丞、军器少监、太常少卿,古稀之龄以朝议大夫守礼部侍郎。做地方官,他勤政爱民,道德、文章、政事,均得好评;出任京官,他促进理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提出了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愿景。其哲学思想光照后世,历史功绩影响深远。
少年得志者,大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若出自寒门,必然是天赋异禀,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度正家境一般,读不起花钱的私塾,在义塾发蒙。度正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好在家有田土百亩。但是,乐和乡背山面水,琼江缠绕深丘滔滔而过,一遇洪灾、旱灾,收成大幅缩水。度正在《奉别唐寺丞丈》诗中写道:“终年或水旱,采薇充饭糗。四壁固屡空,满屋贮蝌蚪。”灾年四壁萧然,靠野菜填肚子。遇到洪涝,家中就成了蝌蚪的乐园。
靠天吃饭,日子艰辛,并不影响读书上进。度正自幼勤奋好学,“日记数百言,勇气摩星斗”。读《义方训》启蒙,那些格言琅琅上口,虽不太懂,却给人生的航船把稳了舵,他因此养成了忠诚、善良的品行,为信念、为理想不避艰险,一身正气。进入巴川乡校,少年度正立志甚高,豪气干云。他迷上以经义、政事为主的对策之语。那是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只要老师一开讲,度正就两眼放电,兴致高昂。下课了,同学们在教室外蹦跳游玩,他却倚着栏杆沉思默想,渴望学有所成,将来一展抱负。
苦心人,天不负。他脱颖而出,得到老师夸赞、同学仰慕,却四顾苍茫,感到孤独和不安:巴川县太小,又偏于一隅,闭塞落后,即使无比优秀,也是井底之蛙!多年以后,他在《通任枢密启》中追记了这种心情:“惟其生长于西南数千里之外,未免浮沉于州县庸众人之间。奋然为云谷之游,直欲极风雩之乐,适所愿欲,忘其疲劳……”他向往广阔的世界,渴望名师指点,不为做官光宗耀祖,而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不知从何做起。
十六岁,度正“以妙年明经,屡冠诸生,声誉赫然”,获县学推荐,到合州郡庠(府学)研习经学,专攻《周礼》,学习治国之道。
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度正向往之地。涪江、渠江与嘉陵江在这里欢腾拥抱,江天辽阔,波光万顷,让人激情满怀,情思飞扬。文学家周敦颐曾经在合州为官,有《爱莲说》传遍华夏神州。人杰地灵给予乐和少年向上托举的力量。
这时,宋朝南渡已经半个世纪了,川人进京赶考,不像以前那样受尽苦和累:必须提前三五个月,翻山越岭,汗水砸得地皮直跳,雨雪冻得筋骨萎缩,蜀道难行,有多少读书人视为畏途?而今,赶考赴江浙,买舟东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坐船头,读诗书,观江景,十来天时间,即可轻松走进南京贡院,参加乡试与会试。胜出后,再顺江而下至京口(今江苏镇江),转道京杭大运河,赴临安参加殿试。
南宋以降,铜梁进士多,交通便捷是重要原因。
明天像花一样美好,度正的梦想在飞翔。在合州郡庠,他结识了研习经学的罗坚甫、陈嗣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志趣相投,相见恨晚,谈诗论道,情同手足。
周敦颐迷恋合州胜迹,在涞滩、钓鱼城、龙多寺和巴岳山都有题咏。哥仨读了周敦颐的《观巴岳木莲》,便相约游览巴岳山,流连于木莲树下,体悟前贤诗歌的妙处。山巅有全石,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如一尊香炉安放在那里。陈嗣由特别喜爱,自号为香炉峰子。仨兄弟坐石上,阅读濂溪《太极通书》,交流探讨,相互切磋。读累了,就仰躺石上,沉思玩味。思想交锋,砥砺前行,成才的愿望更为殷切,但又觉得虚空而遥远。于是,度正泛览于百家,出入于佛老,博闻强记。
暑期,回到乐和乡下,正是琼江洪水泛滥的时节。稻谷浸泡水里,发芽霉烂,坡岭水土流失,农家损失惨重。可是,奸商囤粮待价而沽,官府赈灾敷衍推诿,收税收费苦苦相逼。耕种者饿死,养蚕者冻死。鳞鳞居大厦,十指不沾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目击民间的苦难,少年度正萌生了做官的志愿:达则兼济天下,造福百姓。
八载寒窗苦读,度正学业精进,有了走出三峡、走向广阔天地的底气和力量。
度正赴临安赶考。乐和乡人迎战全国高才,志在必得。可是,临到发榜前,度正却坐立不安,眼皮直跳,全身冰凉。这是考试综合征:越是希望得到,越是恐惧失去。毕竟奋斗了那么多年,流了那么多汗水,寄托了非常殷切的希望,成功在此一举。他魂不守舍,越是临近揭榜,越是担忧、焦虑、惶恐。发榜的锣声响了,他捂着耳朵,躲在客栈,闭门不出。
桂冠砸在头上,度正中进士了!
“方逾弱冠之年,幸脱科举之累。”春风和畅,春阳灿烂。他如释重负,心花怒放。
度正文章好、人年轻,宋光宗龙颜大悦,传旨召见。
度正在皇宫外守候。宫廷盛大,殿宇高矗入云,宫门宏伟壮丽,卫兵神色庄严。触景生情,他神思飞扬,即兴吟出一首七律:
宫漏传筹趋绛帻,御盘行炙出黄金。
春馀花气香宁重,雨足林光绿更深。
通籍不须羞暮齿,好文何幸获初心。
东风似借鱼龙便,一夜奔雷数振音。
正是江南好风景,喜雨飘洒,花草盛满温馨的祝福。皇帝在御花园举行御宴,金盘银碗,御赐珍馐,齿颊留香。从此后,人生之路海阔天长。
好像什么都有了,却觉得还不够;希望又在前面,诱惑在招手。得志少年的枕边又萦绕着做学术的梦。他在临安逗留,想拜见朱熹,做入门弟子。可是不巧,朱熹赴漳州知府任上了。
今科进士非常失望。
归途,溯江而上。在湖北夷陵,度正偶遇族人度伯兼。按年龄长幼排辈,伯兼是兄长。族弟远道而来,又金榜题名,自然欢欣不尽,无话不谈。族兄邀请小弟到家里做客,送给他一件珍贵的礼物:当地著名学者郭雍的读书笔记。郭雍是程颐的高徒。程颐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同开创了“洛学”,为理学的奠基人和先行者。度正通过兄长的笔记讲义,叩开了理学之门,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基与学问大道之源——性善。
度正走上了为民请命之路。他身在官场,心在学术,但义理难明,求道之路备尝艰辛。时光荏苒,转瞬七年,度正前往临安调官,接受新的任职,便借机奔赴建阳,再次拜访朱熹。
此时正值庆元党禁,南宋王朝已经退化为文化专制的炼狱,清洗、排挤、肃清“流毒”,浊浪滔天。理学魁首朱熹被逐出都城,学问被斥为“伪学”。学校禁止讲授,科举弃而不用,追随者惨遭株连,好友、学生纷纷断绝来往。“余波滔天如惊湍,一落其中无全安。”黑白颠倒,人心惶惶,没有人敢于仗义执言。只有度正像飞蛾扑火一般,扑向学术的火光。即使烧为灰烬,仍初心不改!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近来人,眼孔小:只扶起,不扶倒。”度正是吟着《义方训》去的,是带着古道热肠去的。一路山高水长,历时数月。正值盛夏六月,炎天烈日,铄石流金,晓行夜宿,这也罢了。度正是个清官,贫无车马之资,行无朋友支援,忍饥受渴,日晒雨淋,寂寞孤独。他写道:“困于荆楚,憔悴何堪?厄于江淮,归投无所。”寥寥数语,字字带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朱熹眼前的度正,脚穿草鞋,身披短褐,面色黧黑,形容清瘦,拜师问道目光真诚,嘘寒问暖,话语亲切。朱熹被深深感动了,当他问明度正的家境、求学经历、仕途和读书求道的心得之后,便以极大的热诚穷毕生所学,满足弟子的求知欲望。
在建阳呆了一个多月,度正明白了,所谓学者,心无旁骛,求不在他。理学圣贤功夫全在平常日用之间,随时随地涵养砥砺,敬而无失;于日常事物之间,随事观理,讲求思索,沉潜反复,涵泳玩味。长久积累,一旦豁然贯通,必有大成。
进入朱门,度正拜了名师,交了良朋,多了益友,融入了主流学术圈。
从那以后,朱熹的心中多了一份牵挂。度正返回蜀中不久,大师鸿雁飞来,殷切询问,话离别,诉衷肠。那份思念浓浓酽酽,感人至深。
回到铜梁,乐和乡人积极实践朱熹“仁民爱物”的理论,推动社仓建设,鼓励官方储存粮食,灾年平抑物价,缓和社会矛盾,防止豪绅囤积居奇。然后,撰写《巴川社仓记》给予肯定。
五年后,朱熹的学问重被尊崇,度正的人品、学识也辉光四射。十八岁的阳枋慕名造访,拜师问理。度正对阳枋耳提面命、殷切教导。去成都任蜀学训导,也把阳枋从巴川带去,安排在文翁石室,让他一边研究理学精进学业,一边传道授业养活自己。十年后,阳枋带着二弟阳全父和侄子阳存子,同登性善之门。后来,阳枋有了进士名分,成长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和先贤比肩论道,走入了中华文化的神圣殿堂,并写下《字溪集》,录入《续修四库全书·别集》,流传至今。
度正的官越做越大,五十四岁时执掌重庆军事。那是个烫手山芋,皆因时局忧患重重。他给朝廷上疏《重庆府到任条奏便民五事》,陈述重庆实情:”民居鲜少,事力贫薄。”忠州、涪州地势偏远,官位空缺多,无人愿意就职;江津、巴县一连七八年,正职也无人愿做;边远州县,匪患四起,啸聚山林,祸患百姓……度正下笔万言,洋洋洒洒,便民利民,推出五项新政:一修治城郭,增加兵丁而防盗贼;二安抚南平羌人,防范民族纷争;三完善职官任命;四节省开支,建廉洁政府;五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宽州县之力。在任三年,政通人和,升迁至京师为官。
从后来的宋蒙争战来看,度正这五条堪称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重庆加固城墙,有效地抵御了蒙古兵的攻势。尤其是合川钓鱼城守卫战,宋军坚守了三十六年,蒙古军队损兵折将,蒙哥战死,宋朝因此延续了二十多年。
“守师道如守孤城,持正论如持盘水。”度正一生恪守理学,为人正直不阿,为官清正廉直,胸怀报国之志,为弘扬程朱理学,奉出毕生精力。度正为文,其《性善堂稿》被《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收录,存诗150余首,还有记、表、启、书、跋和墓志铭等文体,是重庆地区能传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宋人作品之一,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其作品遵奉理学、忧国忧民、乐观旷达、赠别唱和,思想内容丰富,处处洋溢着积极用世的激情和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在艺术上重理趣,议论为诗,缺乏形象,诗味不够。他的《笼中鸡》形神兼备:
笼中蓄一鸡,饮啄颇云足。
其鸡浑不顾,引颈欲逃出。
旁鸡大爱之,贪食笼中食。
回旋欲归笼,不省笼拘束。
诗歌表面写笼中鸡贪食受困,实是讥讽世人被名利所累。语近情遥,颇有韵味。
度正的诗说理过多,生硬、滞涩,不如阳枋的诗文鲜活灵动、清新上口。
端平二年(1235年),庹正年届七十,按例致仕回乡,因病卒于故里,归葬乐活镇龙潭子。《宋史》为他立传。《大清一统志》记:“度正墓,在铜梁县城东。”
(李明忠,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等发表,曾获全国梁斌小说奖、中国城市出版优秀图书二等奖、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奖、重庆文学奖等。)
巴川社仓记
度正
人与物,并生于天地之间,同于一理,均于一气①。故君子以为人者,同胞之兄弟;而物者,相与之侪辈②也。视之如兄弟,则必亲之,而有相友之义焉;视之如侪辈,则必爱之,而无暴殄③之失焉。知此,则知所以为仁;知所以为仁,则知所以仁民而爱物矣。
仁之为道,用之一乡,不为不足,用之一国,不为有余,所施益博,则济益众。顾用之何如耳?在上而行之,则为仁政;在下而行之,则为仁里。里仁之所以为美者,非以其有无相周,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持故耶!
往时崇安告旱,人将乏食。晦庵④先生与其乡之诸贤请于府,得粟以贷于其乡之人,免于流离饥莩⑤。其年岁则大熟,于是收其息之二而藏之。继而还其贷于府,而以其息为社仓。行之数年,人以为便。
淳熙中,先生为浙东常平使者,以职入对⑥,因条⑦其事奏之。孝宗皇帝深嘉其意,颁之天下。于是所在好事,往往各以其私谷推行,以应诏旨。人圣之泽,无远不被,人到于今赖之。
近年以来,吾乡之士慕而为之者三:赵飞凤兄弟行之龙多,景元一等行之巴川,陈孜等行之巴岳之下。行之巴川者,合二十家。为钱一千缗,岁得谷三百石。登⑧熟,则以价籴⑨之,择一人以掌其谷之数。暮月,谷价暴贵,细民不易,则收三分之息而粜之,以济贫弱,以平市价。又择一人以掌其缗之钱藏。明年其时,复行其事,岁以为常,因其乡俗之便,变而通之。于先生条目,虽若稍异,然其所以惠利穷困之意,大抵同也。
吾乡地势高仰,无堤堰陂塘之利。世所谓雷鸣田者,五日不雨则枯,十日不雨则槁。故丰年常少,而凶年常多。比年⑩谷价腾涌,比之往时不啻三倍。然人心不厌,犹有闭籴以待善价者。而此二十家者,乃独不然,岂不足以羞其心、愧其颜,使知所劝慕。
然则是仓之设,不惟可以利济于人,而其所以补益名教之功,亦不为小矣。于是景元一来,言曰:“是二十家者,其心固未尝不一也。而数年之后,不能保其无倦。他日,若子若孙,又不能保其行之而不废,幸为记之,庶其知所惊惧,而传之无穷也。”
先正曰:“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而已。”乘时射11利者,垄断之贱夫也;悯细民之艰棘不易,而思有以惠利之者,仁人君子之用心也。使夫任事者,因其贪鄙苟贱,从而贱之;因其用心之近于仁人君子,而时加贵重之。则孰不勉于为善,又安用记为也?虽然,或者有所未暇矣,无已,则有一焉。今二十家之所以为此者,是必有闻于前贤矣。且人物之生,本同于一气也,见其一原也。则其于人也,岂不如手足兄弟?其于物也,岂不如乡党侪辈?
诗云:兄弟孔怀12。又云:兄弟急难。行道之人,颠连无告,而莫之顾者有矣。未有手足兄弟,颠连无告,而不为之恻然动心者也。故凡二十家,所以不谋而同,不约而合者,非有见于此耶。既以此而开其始,欲戒其终使不倦,且使后世子孙循之而不废,而莫若读书而讲学。读书则理明义精,讲学行著习察,仁民爱物之心愈久愈光大矣。夫如是,穷则行之一乡,达则行之一国,以至推之当世,是乌可得而已哉?故曰:“欲戒其终使不倦,且使后世子孙循之而不废,而莫若读书而讲学。”皆应曰:“然!”遂书为记。
【注释】
①气: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
②侪辈:同辈,朋辈。
③暴殄:不爱惜物力,任意糟蹋。暴,损害,糟蹋;殄,灭绝。
④晦庵:朱熹,号晦庵。
⑤饥莩:表示饥饿。“莩”通“殍”,饿死的人。
⑥对:一种文体,奏对,对策。
⑦条:按条理分列。
⑧登:(谷物)成熟,丰收。
⑨籴:买进谷物,与“粜”相对。
⑩比年:近年。
11射:追求,谋取。
12兄弟孔怀:兄弟之间非常思念、关怀。孔,甚、很。怀,思念。
选自铜梁区文联主编《魅力铜梁·散文卷》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多少? 这场活动告诉你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龙乡新篇】水口镇: 奋力打造“生态康养水口·休闲品质小镇”
铜梁大庙镇:@“打工人”!这里的岗位“职”为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