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百姓故事】“电网女医生”于倩倩:光明深处写春秋
盛夏午后,铜梁110千伏北郭变电站内热浪翻腾,变压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安全帽下,于倩倩专注地盯着红外测温仪上跳动的图谱,汗水顺着帽带滑落。
作为国网重庆铜梁供电公司电气试验班班长,于倩倩带领团队扛起变电站核心设备的“健康监护”重担,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磨砺,练就了一双设备诊断的“火眼金睛”,成为名副其实的“电网医生”。
“笨鸟先飞”:从行业新手到技术骨干
2008年,毕业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于倩倩成为电气试验班首位女员工。面对复杂的设备,这个“优等生”一度陷入迷茫。“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回忆起初入职场的经历,她坦言。
幸运的是,于倩倩遇到一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有三十多年电工经验的班组成员田革。在师傅的带领下,于倩倩选择“笨鸟先飞”。白天紧跟师傅锤炼实操,手套磨破一双又一双;深夜挑灯研读专业书籍,笔记摞成厚厚一沓。田革也没有因为于倩倩女性身份就特别照顾,带着她在一次次的一线故障处理和试验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
说起电气试验班,很多人可能感觉很陌生。“通俗地讲,我们就是为变电站设备提供健康体检的‘电医生’。”于倩倩解释,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排隐患、“防未病”,一旦设备出现卡壳,就得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查找病因,再及时交给相关专业的“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一向耐心且和蔼的师傅有一次却向于倩倩发了火。当时去变电站开展试验工作,于倩倩在填报工作票的时候漏掉了一项安全措施。师傅发现后铁面无私地对她进行了考核,并进行严厉批评:“试验班工作环境危险,承担的每一项任务都事关电网安全,不能有一丁点儿马虎。”
这次教训让于倩倩明白:在这个岗位上,“完美”不是追求,而是底线。此后,她对变电设备的每一项试验数据都进行认真细致地核对,小到一颗螺丝钉的拧紧、一根试验线的收纳,大到登高作业、大型装置的组装,她都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仅用两年时间,她便从配合工作的学徒蜕变为技术骨干,首次参加重庆市电力技能竞赛,就在团队和个人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
精益求精:守护电网“心脏”
2015年,在这个男性主导的领域,于倩倩以过硬本领成为重庆电力系统电气试验班第一名女性班组长。
担任班长后,考验接踵而至。有一次凌晨2点多,班组突然接到铁佛站主变间隔故障的电话,需要尽快确定抢修方案;另一边,手上还有一个新建变电站的交接试验工作迫在眉睫。当时班组只有4个人,人手少、任务重,事情一个都不能耽搁,怎么办?不容三思,于倩倩当机立断:民生为先,先抢修再交接。她和3位同事火线奔赴事故现场,加班熬夜。一个个的眼睛憋得通红,实在太累了就轮流在主控室打个盹儿。从凌晨到天亮,经过整整1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最终完成了抢修任务。这里一扫尾,几人随即分工,一组回去值守休整,一组奔赴下一个战场。
在一次对110千伏北郭变电站开展带电测试中,于倩倩发现从2号主变取出的绝缘油化验结果数据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和上一次检测数值浮动较大。如果是经验不足或者警惕心不够,这点问题可能会被忽略。但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于倩倩敏锐捕捉到数据中的危险气息。
“万一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周边几万户居民和周围工业企业的用电。”于倩倩立即将问题上报,并开展持续监测。在一段时间后,终于从持续增长超标的数据中捉到了“病灶”,排除了变压器隐患。
作为班组长,安全的弦始终在于倩倩的心里牢牢紧绷。为消除安全管理“盲点”和潜在隐患,她在班组全面推动实施“双师带徒”(一名技术导师和一名思想导师)活动。一名老师抓技术,让员工在技术上“跟得上”“敢超越”;一名老师抓思想,让员工在思想上“不跑偏”“有准绳”。电气试验班组连续多年实现“零违章”,为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底线。
创新引领:让团队焕发活力
几年前,于倩倩曾因工作关系被调到运检部工作,短暂离开了班组。就在大家猜测她是不是想借机离开一线去“坐办公室”的时候,于倩倩却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要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基层岗位。
“你是脑壳打铁了么?”“她完全是在‘抽风’!”于倩倩的这次转岗,在亲朋好友中惹来了不少争议,但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哪里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成就,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于倩倩坦言,电气试验班的确是一个非常枯燥且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工种,但只要亲力亲为地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就会从中找到乐趣。
在潜心钻研个人技艺的同时,于倩倩还组织实施了班组“微课堂”:让班组成员轮流当老师,相互学习和讲解工作中的小问题、小方法、小技巧。同时灵活开展小比武,提高员工的动手能力。多种手段并行,让班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升。
为了寻求突破创新,于倩倩组织成立了班组QC小组,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开发解决一线实际难题的适用技术产品。高压试验输出线绝缘支撑装置、10千伏氧化锌避雷器固定装置、电气试验可调节固定短接线装置……“这些创新产品是不是长相一般?”“没关系!它们都不靠‘颜值’吃饭,全靠‘内涵’,个个都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于倩倩骄傲地说。
如今,随着铜梁电网的不断升级,变电站的数量也增加到27座。于倩倩和她的团队任务更加艰巨,24小时坚守在设备试验一线,从细微的电压声中捕捉隐患、在万家灯火中实现价值。
“守护光明,就是我们的使命。”于倩倩说。
文/记者 李慧敏
图/通讯员 颜玲莉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铜梁嬢嬢在比利时摆摊卖豌杂面!“希望更多的外国友人到重庆 看铜梁龙舞 品特色美食”
铜梁竞技龙半日体验——龙小白修炼记
铜梁电网筑牢供用电安全网 居民:规范整洁 用电更安全可靠了
7月15日,铜梁区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