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区农村青年致富代表|龚成红:创业路上不停歇 公益路上显担当
在铜梁城区淮远古韵南街,一家名为“我的小鱼馆”的小店里散发出诱人的酸辣鲜香。这是该店招牌泡椒肥肠鱼的味道,也是小店店主、2025年铜梁区农村青年科技致富代表龚成红用8年光阴“熬煮”出的创业滋味。
从餐厅服务员到拥有100多平方米的门店、月均流水突破20万元,“85后”农村青年龚成红用一锅泡椒肥肠鱼,资助困难学生读高中,书写了一段“逆袭”的创业故事。
10多年前,老家在重庆开州的龚成红在广东某餐厅当服务员,丈夫张小兵来自铜梁区维新镇,是一名厨师。“虽然收入稳定,但我们一直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龚成红说。
2006年至2008年,夫妻二人辗转广东、湖南等地,干过后厨、服务员,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火锅店。长期高强度工作,龚成红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2010年,得知远在老家的父亲身患重病后,龚成红决定放弃自己的餐厅,回到铜梁创业。
创业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2010年底,龚成红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2016年到2017年,她再次干起了餐饮服务业,在铜梁区莲湖酒店、三合大酒店、龙州大酒店等酒店从一名普通服务员做起,并逐步晋升为领班、主管。
2018年,龚成红在铜梁城区淮远古韵南街盘下一个门店,取名“我的小鱼馆”,主营泡椒肥肠鱼。开业首月,日均流水8000元。但好景不长,开业期一过,门店营收锐减至每日四五千元。为了改善现状,龚成红和丈夫积极参加区工商联和区餐饮协会组织的活动,外出考察学习,从原料的挑选、配料的比例到制作的成型,每一个环节都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店铺营业额很快开始稳步回升。
“要真材实料,用心去做,多听食客的意见建议。”把家乡味道做到极致,是龚成红的执着。为保证食材新鲜,她每天前往平滩、安居等镇,选购鲜活的清水鱼。同时,她还善于创新,和丈夫研发了“泡椒鱼蛋”“泡椒鱼杂”等菜品。
如今,龚成红的门店已扩大到400平方米,旺季时月均流水突破30万元,“我的小鱼馆”品牌已成为铜梁特色地标美食之一。“创业过程是艰辛的,但是能做自己热爱的事,又能让食客满意,是很有意义的!”龚成红说。
2021年,随着“我的小鱼馆”分店成功开业,龚成红对餐饮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尽管门店营业额日渐稳定,但龚成红并不满足现状,她开始尝试拓展销售渠道,从传统的线下门店逐步向线上平台进军。
发布微信视频、开通抖音账号,龚成红亲自上阵拍摄制作视频、撰写文案,向全国各地的网友展示铜梁美食的魅力。通过短视频,人们能看到龚成红和丈夫在开放式厨房里熟练地选鱼、捞鱼、清理、熬料、煮鱼,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夫妻俩的热情。在线上团购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的同时,来店里吃鱼的食客也大量增加,她自创的泡椒凤爪也开始畅销区内外。
在店铺做大做强的同时,龚成红还为农村留守妇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龚成红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带着自创的美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送上温暖和关怀。在公益助学活动中,她慷慨解囊,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添砖加瓦。
家住蒲吕街道的小刘同学家庭困难,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从小跟着外婆长大。2023年,参加团区委冬日阳光活动的龚成红,得知小刘同学的情况后,决定提供小刘同学上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
小刘同学只是龚成红帮助的困难学生之一。从创业以来,她多次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累计捐资达10余万元。
“接下来,我将把‘我的小鱼馆’打造成知名品牌,在更多城市开设连锁分店,让这份承载着家乡味道和手工匠心的美食走进千家万户。”龚成红说。
记者 郝好
编辑 曾祚
审校 周鑫
铜梁早健康
周三委办局长接听日——区农业农村委
一张球票玩转铜梁!美景美食赛事全打包
干眼克星——核桃灸,传播中医之美,共享中医之妙!
铜梁区应急管理局全力应对两轮强降水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