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区政协:深耕红色文化沃土 助推红色文化繁荣发展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7-03 12:43

仲夏的铜梁,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广场上。一群来自铜梁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的委员们聚集在这里,围绕红色文化建设展开热烈讨论。



“我们必须用更丰富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一位委员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铜梁区政协长期关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工作。近年来,这片红色沃土绽放出绚烂花朵,多名政协委员参与创作的《铁窗诗社》《我的战友邱少云》《那一片云》等红色作品屡获殊荣,铜梁政协正探索一条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


系统谋划,红色基因深植城市肌理


铜梁的红色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在区委统一部署下,区政协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系统性工程,构建了从史料挖掘到项目落地的完整链条。


2022年5月,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被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民盟铜梁区总支部立即组织来自区规划、建设、文化等领域的政协委员和盟员,现场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出谋划策。座谈会上,委员们纷纷建言:“规划应先行且适当超前”“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基础设施是基础”……这些真知灼见最终融入村庄建设方案。


与此同时,铜梁区政协的目光投向更远方。2022年8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专题培训班上,委员们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感悟井冈山精神。一位委员在革命烈士陵园前感慨道:“为什么在斗争环境如此残酷的情况下,革命先辈仍能坚定跟党走?答案只有一个: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仰!”


这种信仰力量被带回铜梁,转化为推动红色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区政协以“书香政协”建设为载体,将红色阅读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在“学党史 颂党恩 跟党走”读书活动汇演中,委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船颂》《少云是我们光荣的名字》等节目,以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深挖资源,红色作品屡获大奖


创作背后是深入骨髓的红色浸润。



去年,铜梁区政协常委、区融媒体中心编委唐明兵执导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获得第26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该片以邱少云战友周学田为践行与邱少云相互许下的诺言,六年为战友塑像、千里送战友回家这一内在故事主线,穿插其他战友对邱少云的回忆,加上生动的情景再现,不仅呈现出立体、鲜活的少云英雄形象,探索了邱少云英雄品格的形成过程,还为还原邱少云的牺牲经过找到了最确凿证据。



“这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讲好邱少云的故事提供了大量依据,也有力地回击了那些诋毁、质疑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唐明兵表示。


“你,也知道生命的重要。你,还是要让生命燃烧,因为那片天空还有炮火呼啸,那片大地也需要鲜花微笑……”在邱少云烈士的故乡,少云小学的每名学生都会唱这首写给英雄的歌《那一片云》。这首歌由铜梁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区文联主席秦启江作曲,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为原型,展现了“绝对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邱少云英雄品格,先后获得第八届重庆艺术奖和第四届“巴山蜀水”流行音乐十大金曲奖。


今年,由铜梁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高晓涛作词的《无声》获得重庆市文联2025年度主题文艺创作扶持项目。与《那一片云》相比,这首歌的歌词意象更加凝练,以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敬意,深情讴歌了邱少云烈士为遵守潜伏纪律、保证战斗胜利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伟大事迹。


这些作品在参加市级乃至全国性评比中屡获大奖,成为铜梁红色文化金名片。铜梁区政协为创作提供全方位支持:组织采风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搭建展演平台。在庆祝建党百年读书活动汇演中,委员们创作的作品通过“开天辟地”“乘风破浪”“逐梦前行”等3个篇章,完整呈现党的百年征程,获得市政协领导高度肯定。


多维度创新,红色沃土绽放新花


在创作中,政协委员们的作品既根植本土红色资源,又突破传统表现方式。



前不久,第27届重庆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铜梁选送的《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荣获一等奖。该片重点讲述了以“铁窗诗社”群体为代表的红岩革命志士,在黑牢中坚守信仰、呼唤黎明,以诗歌开展狱中斗争的故事。


“我们从黑牢的门缝里,看到了渣滓洞监狱那群才华横溢、信仰如磐的身影。革命先烈在黎明前对诗和理想的向往,为我们创作纪录片《铁窗诗社》埋下了一粒使命的种子。”铜梁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赵兴明作为该片总撰稿,谈起创作初衷如是说。


多名政协委员参与《铁窗诗社》的创作和拍摄,有的参与编导,有的在情景再现中扮演重要角色。委员们深入挖掘红岩精神内涵,走访健在的历史见证者,收集第一手素材。尤其是在表达方式上,赵兴明尝试性地采用心灵剧场式的情景表演加上播音艺术家的声音扮演,以及诗人原笔迹仿写字幕等3种方式,共同呈现片中涉及的诗作。这种新的尝试让《铁窗诗社》这粒种子开出了满树繁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正聚焦铜梁籍著名爱国音乐家刘雪庵创作纪录片《战歌》,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赵兴明介绍,《战歌》在表现形式上继续创新,将运用AI视频技术,立体呈现抗战音乐史的壮阔画卷。  


“红色基因需要创新表达,才能代代相传。”当游客漫步于邱少云故居,聆听《那一片云》的优美旋律,耳畔响起《铁窗诗社》中的深情朗诵,这正是铜梁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 李慧敏

编辑 曾祚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龙乡教育】铜梁家长看过来,实验一小高新校区成立啦!

铜梁“早健康”||【健康养老】20条核心知识!守护老年人健康的实用指南

全市唯一!铜梁“包子婆婆”陈淑梅荣膺2024年全国“诚信之星”

铮铮誓言映初心!铜梁100名新党员集中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