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三方共耕”实现三方共赢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7-01 14:33

“今年不管耕地还是收谷子,都有供销联社的农机来帮忙,我们省力又省事。这种模式好!”看着绿油油的大片稻田,铜梁区福果镇高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脸上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资料图)


王伟所说的是铜梁区创新推出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耕”模式:基层供销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村集体归集土地,并组织农户参与田间管理,实现要素聚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方”各展所长 共耕共分共担


“三方共耕”到底如何运作?据铜梁区供销联社主任张桂生介绍,“三方共耕”是由农合联引领,供销社企业负责资金、农资、劳务、技术培训、销售等;村党支部归集土地,组织发动村民参加农业生产;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参与劳动获得报酬,监督供销社企业和村集体农业生产中的账务和质量。


具体来说,水稻收割以后,扣除相应成本按供销社、村集体、村民118分成。轮作农作物按照商定的比例再进行分成。供销社、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耕、收入共分、风险共担。


“三方共耕”提质增效 实现三方共赢


今年福果镇引进铜梁区供销联社旗下的龙瓖供销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在三个村开展“三方共耕”合作种植,合作田块共计1189.39亩,其中高山村748.55亩。


高山是一个农业村。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农户家中缺乏劳力,想种无力种、要种种不好,闲置风险高。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户多采取收地租的方式把地块流转出去,但又面临业主经营失败的风险。


而采取“三方共耕”合作种植模式后,种粮直补由农户享受,除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外的其余相关农业补贴作为风险基金存于村集体,由合作村集体与龙瓖公司协商使用。


(资料图)

“今年水稻收割后由龙瓖公司统一售卖,再按比例分红。下半年成熟作物销售收入扣除当季农资、农服等成本后的纯收入,三方按照712再进行分红。”王伟介绍。


白羊镇水碾村是铜梁最先试点开展“三方共耕”模式的村社之一,早已尝到了甜头。“去年第一季水稻,村民的亩均收益就有1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少农户纷纷申请加入进来。”水碾村党支部书记周龙超说。


截至目前,“三方共耕”模式在铜梁已推广到5个镇23个村,服务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每年水稻亩均产量在1200斤左右,村民亩均可分成近600元。加上平时务工收益及相关补助,以及轮作青菜头,亩均可获分成1000元以上,远超土地承包出去的收益,且能及时兑现到手,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


“三方共耕”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耕种模式释放了新质生产力潜能。“三方共耕”规避了过去传统农业种植容易产生农户间争夺水源、阻拦机械过路等矛盾和问题,也解决了农户主人翁意识不强等问题。通过三方紧密合作和共同劳作,以及统一采购农资、引进现代农业技术、采用机械作业等,推动降本增效,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推动农业朝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三方共耕不仅保证了土地有人耕种,全程机械化耕种节省人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张桂生介绍,这种模式下三方都是“甲方”,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上供销社有技术、有生产资料、有销售渠道,叠加的效应让村民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资料图)


据了解,通过“三方共耕”模式,2024年铜梁带动23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供销联社与村集体联合组建农机服务队伍10余支,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33.7万亩,承接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8万亩,助力村集体增收3203万元,推动亩均节本增效5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三方共耕的劳动组织精细化程度,推广‘芯农服’农业人工智能平台,提升种植过程中的数字化调度能力,不断提升农民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为高标准农田运营和闲置地复耕复种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相信在未来,‘三方共耕’模式将为铜梁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张桂生表示。


记者 李慧敏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方秀

铜梁早健康

重庆城市精神公益广告《烈火淬忠魂》

从U5到U15!龙乡铜梁每个校园都在播撒龙舞火种,传承非遗文化。

九年未涨价!铜梁巴川街道正街社区食堂好吃不贵还管饱

铜梁增殖放流30.5万尾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