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融评论】乡村“摆渡人”,划出振兴的民生与未来
在长江与琼江的波光里,有两位“摆渡人”正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她们的行为,恰如乡村振兴的两条支流——一条托举当下民生生计,一条耕耘未来希望,共同勾画出乡村发展的生动图景。
2023年11月8日,“渝忠客2180”号客船载着进城卖菜的农民在“三条岭”站上船(图自视觉中国)
在重庆市忠县的陡峭山间,留守老人背着背篓、挑着箩筐翻山越岭曾是常态。“船娘”曹利芳的“背篓专线”改变了这一困境。十一年间,客轮“渝忠客2180”连接起乡村和城市。正如乡村振兴需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曹利芳的坚守让农特产品流动起来,让留守群体共享发展成果。这条航线,不仅是河流空间的摆渡,更是经济振兴的纽带。
刘明静护送学生上下学
如果说曹利芳的摆渡是托举当下乡村民生生计,刘明静的坚守则是耕耘乡村未来希望。在邱少云故里的琼江边,十三年如一日护送学生过河的“渡娘”刘明静,“以爱为舟,以责为桨”,让200余名小学生走向更广阔天地,更让“英雄情怀”在下一代心中生根。这种精神传承,正是乡村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两位“摆渡人”的选择,体现了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既要解决当下民生生计的痛点堵点,更要培育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曹利芳的“背篓专线”激活了乡村经济,让留守群体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刘明静的“育人之舟”则培育时代新人,为乡村输送“带不走”的人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正蕴藏于这种“民生为基、育人为本”的同向前行中。
从忠县的江面到铜梁的渡口,摆渡人的双桨划出乡村振兴的同心圆。当更多“摆渡人”以曹利芳的务实、刘明静的坚守为榜样,既做连接城乡的“摆渡者”,又当培育新人的“引路人”,乡村的未来必将如江河般奔涌向前,在时代浪潮中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文/铎风JIANG
编辑 曾祚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体育竞技的胜负是常事,没关系,咱们继续加油!
重庆铜梁: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 以产业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铜梁“早健康”||健康中国巴渝行·每周好医声丨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
铜梁“早健康”||【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老年保健】家里的老人情绪低落、动不动说出很多难听的话......可能是患上这种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