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融评论】溶洞藏污:岂能将治理难题与健康风险留给未来?!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6-13 17:53


近期,张家界慈利县溶洞垃圾问题引发公众关注,两处溶洞已累计清理51吨生活垃圾。垃圾深埋地下,表面看远离人烟,实则“暗流涌动”——渗滤液悄然侵蚀地下水源,有害物质长期潜伏,随时会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溶洞藏污,危害深重,如同一记警钟在青山绿水间回荡。绿水青山是根基,遭损则生态价值荡然无存;金山银山是福祉,被污则旅游生计双受创;群众健康是底线,失守则一切发展皆成空谈。溶洞藏污如同给未来埋下生态炸弹,无异于将治理难题与健康风险打包留给未来!


如此严重的环保事件,所谓“历史遗留问题”绝不能成为推诿的挡箭牌。新闻中清晰揭示,这些垃圾主要堆积于2010年至2016年。长达六年的持续倾倒,暴露的是当时监管链条的断裂与责任的集体缺位。


被曝光的溶洞藏污问题也许是冰山一角。这些年,环保督察中发现,垃圾填矿坑、废料藏深山、污水排暗河的戏码仍在各地上演。某些地方将废弃矿坑视为天然垃圾场,把偏远山谷当作污染避风港,甚至早年建设的简易垃圾填埋场也已成为污染地下水的生态隐患。这些被刻意掩埋的“环境欠账”,终将在某天以水源污染、土壤毒化、疾病蔓延的形式连本带利地偿还。


破解溶洞藏污式问题,必须斩断污染转移链,将治理责任牢牢锚定当下。


治理须向“隐蔽角落”亮剑。环保督察不能止步于城市地表,更要深入溶洞、矿坑、山谷等隐秘地带。建立地质敏感区电子档案,运用卫星遥感与地下水质监测织就天罗地网,让每一处偷埋的垃圾都无所遁形。对早期简易填埋场开展全面体检,该修复的修复,该封场的封场,能清除的清除(比如重新用于垃圾焚烧发电?),让历史欠账尽早清零。


责任当用“终身追溯”压实。无论垃圾何时填埋,只要仍在释放污染,相关责任主体就必须负责到底。探索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让“新官必理旧账”成为铁律。对于将垃圾转入地下、藏进深山的违法行为,一定要让污染者付出高昂代价。


机制要以“全民防线”筑牢。张家界组建“溶洞守护志愿队”的探索值得推广。应畅通举报渠道,完善线索奖励与保护制度,让护林员、驴友、村民都成为生态“哨兵”。当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每一条进山小路,看着每一处废弃矿坑,方能对污染者形成“不敢污、不能污”的强大震慑,进而营造“不想污”的社会氛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人藏污,后人遭殃。绿水青山不会说话,但每一道被污染的溪流都会发出控诉;大地矿坑沉默无言,但每一寸被毒化的土壤也能传递警告。我们无权将有害的垃圾埋藏起来,更无权透支后代的绿水青山。


保护生态环境,当代人责无旁贷。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将溶洞藏污式问题彻底终结于当下,方能“不负青山”“不负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



文/犟言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方秀

铜梁早健康

专栏 | 铜梁龙足球 为重庆而战

【视频】大庙小学举行庆丰收文艺活动

重庆铜梁: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销往全国 “麻”遍全世界!铜梁万亩花椒进入采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