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川渝气象协同创新 绘就文旅融合新范式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资阳市与重庆大足区突破行政壁垒,以气象服务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构建起跨区域协同治理新范式,更探索出气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川渝方案”。
石刻保护“气象密码”:构建跨区域服务共同体
针对安岳石刻、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保护需求,自2021年起,资阳市与大足区气象部门联手开启石刻旅游景区气象服务,构建起跨区域气象服务共同体。
自开启合作以来,两地联合编制了《资阳大足旅游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发布《川渝石刻旅游气象服务专报》42期、《大足资阳旅游气象服务专报》170期。联合开展《“石刻保护气象服务保障及合作机制的调查研究”专项调研》,强化文物保护研究中气象保障能力。
同时,两地根据石刻旅游线路优化调整监测网络布局,通过打通监测盲区、集约信息资源,让两地石刻景区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推进旅游气象监测网络共建、共享。目前,已在川渝交界处布设X波段天气雷达,构建起覆盖500平方公里的智慧感知网络,2025年累计为200余万游客提供精细化石刻旅游气象服务。
柠檬产业“气象引擎”:开创农旅融合新路径
川渝两地气象部门联合草拟合作协议,聚焦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以柠檬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作为“气象+农业”融合文旅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构建合作机制,形成“气象数据-智慧种植-休闲采摘-文创开发”全产业链闭环。
在两地合作中,通过智慧气象助力川渝柠檬产业发展,构建起“气象要素+实景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气象观测体系,布设智能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景监控等设备,实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实景等关键数据,并融合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柠檬生长环境与气象灾害的精准监测,助力柠檬产量提升。依托“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整合智能网格预报、作物模型与物联网数据,开发柠檬全生育期气象服务产品。推广柠檬抗旱排涝农业气象适用技术4万亩,指导气象灾害防御2100亩,3个成员单位共为288家合作社、173个新型农业主体、7个涉农部门、11万种植大户和27家柠檬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支撑,助力柠檬品质提升。
“为柠檬产业量身定制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川渝柠檬的产量和质量,为川渝旅游服务增添了独特的农业景观和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柠檬种植基地,感受田园风光与现代农业的魅力。2024年,安岳柠檬自营出口金额达1.78亿元,领跑“川果”出口,安岳柠檬品牌价值已超191亿元。
不仅如此,资阳市还注重推进省级柠檬气象服务科技小院建设。以安岳为核心,联合高校、省农气中心等机构,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建立“导师+研究生+农户”培训模式,营造聚智育才的良好氛围。
研学实践“气象课堂”:培育科普教育新生态
资阳市以“中国柠檬之乡”为特色IP,打造沉浸式研学体系。依托“安岳柠檬+气象”为独特研学活动框架,邀请气象专家和柠檬种植专家联袂登台,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气象与柠檬生长关系的专题讲座。学生们还走进农业气象观测站、安岳柠檬种植园和安岳国家气象观测站实地参观学习。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学方式,创新“科研机构+气象部门+青少年”科普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气象科学和农业科技的兴趣与热爱,为川渝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科普教育的新活力。
当前,川渝气象部门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更优的气象保障,更探索出超大城市群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编辑 陈绍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