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太平:助力企业技改扩能 主动为企业找新家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4-22 17:42

日前,位于铜梁区太平镇的重庆同益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益机械”)车间里,工作人员清点完初加工的一批刹车盘后,准备运往铜梁高新区的重庆益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安汽车”),进行下一步加工和涂装。

 


益安汽车总投资2.1亿元,年产300万件新能源汽车铸造制动盘和100万件高性能陶瓷制动盘。鲜为人知的是,益安汽车原本计划落户铜梁太平镇,可太平镇党委、政府却主动将企业“送”到了铜梁高新区。这是为何?故事还得从15年前说起。


企业升级面临困境


15年前,同益机械落户铜梁太平,从事通用设备制造,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刹车盘、刹车轮毂等。2013年成为铜梁本地规上企业,年产值超亿元。

 

近年来,同益机械搭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东风”,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同益机械凭借产品品质,成功拿到了赛力斯、比亚迪、长安等知名车企订单,成为西南地区能为主机厂直接配套制动盘的两家铜梁企业之一。正当同益机械负责人张从学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某车企的一次实地走访给他泼了一头冷水。

 


“当时车企推出了新车型。作为长期合作方,我们本来信心满满的。”张从学告诉记者,结果对方来现场一看,觉得生产线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上亿元的订单就这么没了。

 

不仅如此,由于没有涂装车间,刹车盘的涂装工艺长期外包,每年光这笔开支就超千万元。

 

张从学下定决心要对车间进行技改扩规,增加智能化生产设备。但这需要扩大生产场地,在太平镇厂区的50亩地已经无处可扩。

  

多方协调“送走”企业

 

在一次企业走访中,太平镇党委书记解朝旭了解到这个问题,马上着手查询,发现太平镇本地也没有多的工业用地。

 

“我们尝试在高新区寻找合适的用地,但50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张从学坦言,如果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用地,只能考虑到其他地区寻址建厂,但会增加物流运输、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一时间,企业陷入两难。

 

“一定要把企业留在铜梁。”解朝旭开始频频联系高新区,一起为企业想办法。

 


其实,当时太平镇也有反对的声音:“同益机械是太平镇招商引资的成果,如果企业从太平搬走,肯定会影响全镇税收。”“企业吸收了周围劳动力。搬走后,如果员工不愿意跟着去高新区,如何解决他们的后续就业?”

 

…………


“我们要理解企业的难处。”解朝旭说,企业留在这里发展受限,错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会,不但上不了新台阶,甚至连原来的优势都会丧失,这对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经过高新区管委会和太平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最终,大家将目光投在了高新区内一块50亩的闲置用地上,并将其成功盘活。

 

技改扩规实现“双赢”

 

“我们企业搬迁,是党委政府懂企业的最好体现。”张从学说。

 

2024年底,由同益机械投资新建的益安汽车1.8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建成投用。益安汽车集铸造、加工、涂装、检测于一体。新厂区除制造和机械加工车间外,还新设了涂装车间,智能化设备超200套,还建起了自己的理化实验室,研发团队也在筹建中。

 

2025年2月,在铜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上,益安汽车年产300万件新能源汽车铸造制动盘和100万件高性能陶瓷制动盘生产项目正式宣布投产,1个月后升规成功。项目全部投产后,项目年总产值将达到2.5亿元。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新厂建成投产,位于太平镇的老厂区却依旧在生产。


“同益机械保留了原厂区的铸造生产车间和近百人的员工队伍,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张从学说,现在,太平镇正积极帮助我们引进新企业,将闲置的近半厂房租赁出去,实现效益最大化。


记者 李慧敏

编辑 何冬梅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川渝探探

专栏 | 铜梁龙足球 为重庆而战

红岩忠魂“铁窗下的诗和理想”——屈楚执笔《给江竹筠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