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产业兴旺:乡村经济的活力之源——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铜梁实践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4-20 21:57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产业发展始终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此,铜梁区立足自身山水资源禀赋和农耕文化底蕴,以推进产业振兴为突破,构建起“112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多措并举,探索具有铜梁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扎实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多元共进 构筑乡村产业发展的立体图景


铜梁区“11263”农业体系,即稳定粮油“1”个基础产业,突出蔬菜、生猪和肉鸡“1主2辅”产业,提升种苗、水产、水果、肉兔、茶叶、中药材“6”个特色产业,强化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3”大链条产业。


据2024年数据,铜梁区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耕地“非粮化”整治1.5万亩,新增耕地4500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5.6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85.7万吨,其中1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试验地建成投用,蔬菜新品种入选全国重大新品种榜单。生猪年出栏51万头、家禽年出栏1827万羽。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型企业持续新增,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31亿元。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丰收”等特色线路,乡村旅游收入超65亿元。农业科技投入和服务水平提升,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农业科技指导培育高素质农民。



在农村产业发展的事业上,铜梁区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既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也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2024年,铜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24%。


壮大特色产业 让“土特产”升级“金招牌”


铜梁区土桥镇,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高垭村千亩油菜花田、六赢山十里桃花漫山,还有连片的夏日荷浪与秋收金黄的稻海。而美丽的乡村风光背后,还有经过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产出的大米、菜油,也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莲藕。



以莲藕产业为例,“铜梁莲藕”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土桥镇因具备良好的莲藕种植条件,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广传统种植销售,完善农田水利、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莲藕种植面积超万亩。


另一方面围绕莲藕深入开发集产品深加工、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链条。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具有很强的联农带农性,带动不少群众发家致富。



与土桥镇莲藕产业类似,围龙镇的“蜜桃+乡村旅游”、白羊镇的非遗咸菜、高楼镇的“金靴”柠檬、大庙镇的“科研+蚕桑”、少云镇的乌鱼养殖……铜梁区因地制宜深耕“土特产”,充分挖掘农业特色资源、优势资源,将其转化为高质量的地方农产品,进一步提升本区域农业品牌的特色价值和竞争力。当前,铜梁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认证23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特质农品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2个。



铜梁区特色农业也正在改变过去分散、规模小的劣势。在区、镇两级的政策引领和科学规划下,引入专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动村集体、农户,通过多元的合作模式盘活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化迈进,全力打造区域农业产业标杆,将农产品销往海内外。


增强科技引领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暮春时节,阳光充足、气温上升,走进侣俸镇保乡村的设施蔬菜大棚,空气中满是青叶与茄果的清香。一排一排番茄植株沿着立体种植架生长,青红相间的果实紧紧挂在藤蔓上,十分喜人。



据了解,该设施大棚通过健康栽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培植小番茄,成熟后的果实口感好又无农药残留。“这款番茄产量高,很受市场欢迎,每亩在8000斤到1万斤。”业主周平说。


铜梁区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也是重庆市蔬菜保供基地区县之一,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超38万亩,产量在85万吨以上。近年来,铜梁区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和中蔬种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致力于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育推广。


不仅建成全市最大的3000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还开展蔬菜花卉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植保栽培等工作,并先后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蔬菜和花卉新品种(新材料)超3000份,筛选出甘蓝、西兰花、黄瓜、辣椒、番茄等优异新品种30个,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这些蔬菜新品种适宜西南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指导,不仅能够降低用肥、用水、用药用量,还能增加产量,让蔬菜产业实现降本增效。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铜梁黑鸡、蚕桑、肉兔等产业也纷纷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邀请农业科技专家指导,畅通产学研链条。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打造现代化农业种养园区提升产业水平,实现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 新业态打开乡村经济新空间


如果说科技创新让农业产业纵深向提质增效,那么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快速崛起,就是横向拓展乡村经济的新空间。



铜梁区艾草种植历史悠久。“原乡小艾”是铜梁区近年来打造的区域艾草品牌,其围绕艾草种植、品种提纯、收储运输等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集艾草种植、艾产品研发、艾文化体验、养生保健、农旅融合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开发的艾条、艾草精油、艾叶香囊、艾绒枕头、艾草青团、足浴包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目前,以“公司+集体+农户”为主要发展模式,铜梁区艾草种植面积已超8000亩,带动5000多人就业,产业综合年产值超2.3亿元,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和延伸,村民不仅有了更多在家门口的务工机会,也初步尝到了电商经济的甜头。少云镇向阳村村民陈胜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利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起了网店和直播,专门销售艾草等农产品,观看总人数超41万人次。


为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铜梁区大力推进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近年来,建成了重长司城乡共同配送中心和邮政公司快递分拣中心,累计改扩建镇级中转站22个、村级物流站点128个,提高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培育易田电商、龙乡好礼等本土电商平台,支持构建“邮政+企业+农户”合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电商销售。2024年,铜梁区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达5.8亿元。



同时,铜梁区正在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优势产业集群,以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新突破。

 

从田间地头到云端市场,从传统农耕到科技引领,从单一产业到三产融合,铜梁区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引擎,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老百姓在有产业、有风景、有盼头的广袤乡村里,日子越过越红火,“巴渝和美乡村”正在照进全域群众的生活。

 

记者 陆雨秋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



专题|每日一歌

篮球不熄 梦想不止 铜中学子的篮球梦

重庆铜梁:高标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推动学习教育和干事创业“两手抓”“两促进”

红岩忠魂“铁窗下的诗和理想”——刘振美《无题》

红岩忠魂“铁窗下的诗和理想”——罗广斌等《我的自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