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铜梁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4-18 18:31


春日的铜梁,青山如黛,碧水潺潺。站在围龙镇桥亭湖畔,青瓦白墙的农舍错落有致,干净平整的柏油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两旁的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青山绿水相映成景。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图景,是铜梁区以“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铜梁区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环境整治、治理创新、群众参与,不仅让乡村“颜值”焕新,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美好生活也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新能

 

暮春时节,走进位于永嘉镇万年村的云菲菲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在大棚内忙着栽种空心菜。大家一边劳动,一边唠着家常,整个场景繁忙又和谐。前来务工的村民大多来自永嘉镇万年村郭家院子。

 



“在这里上班,9块钱1小时,每月加上加班还是有2000多元钱。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很方便。”永嘉镇万年村村民杜大姐说。


郭家院子建成于2023年7月。按照区委要求,以院落作为基本治理单元、以党员为骨干,引领带动村民自我管理,从而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因为万年村产业发展较好,院子主题就是产业小院。在镇里的指导帮助下,万年村逐渐形成了铜梁区宝竹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铜梁区铭洪水果专业种植合作社、重庆市铜梁区云菲菲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并且让院子里有工作需求的群众与产业基地成功“牵手”。

  
“我们通过‘党建+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笋竹、优果、蔬菜等产业,通过党员发展产业、解决群众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10万元左右,村民务工收入每月有2000多元。”永嘉镇万年村党支部书记邓远露说。

 

实施乡村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铜梁区聚焦农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化抓党建促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突出选优育强,通过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强化村(社区)干部正向激励,高标准开展村(社区)干部“龙乡比武·铜台竞技”活动,派强用好驻村帮扶力量,持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等方式,着力打造了一支全面过硬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同时,突出强村富民,扎实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24年,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76.5万元、同比增长24%。此外,突出改革创新,迭代“141”基层智治体系,落实镇街“板块+岗位”运行机制,细化农村网格1118个,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并持续深化“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在全区范围建成549个“铜心小院”,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铜梁狠抓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头雁领航”、驻村帮扶、本土人才回引等措施,常态化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定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家庭农场主、产业大户、农业经理人、农村电商人才、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返乡能人、村级企业技术人才、本村退休教师等人才队伍,壮大了基层党组织,充实了乡村治理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纵深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精准对接、互融互促,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铜梁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整治与产业协同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春意正浓,茶香满山。近段时间,铜梁区安溪镇谭洪村的6500亩茶园迎来采摘高峰。茶山上,村民与游客穿梭在青翠的茶树间,指尖翻飞采摘鲜嫩芽尖,欢声笑语与茶香交织,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

 


安溪镇地处毓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带,最高海拔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山泉滋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特早名优茶基地”。该地主产的银芽、秀芽和“黄金茶”以“叶色金黄、汤色金亮、茶多酚含量高”著称,被列为绿茶珍品,更因唐代贡茶“水南茶”的历史底蕴享誉巴渝。

 

近年来,安溪镇通过“集体+农户+公司”模式利益联结机制,有力促进茶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同时,依托茶叶产业,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带动了春茶及其他土特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农家乐餐饮等在内的“茶经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2024年,全镇春茶总产量达140万斤,2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谭洪村村民彭德超家里种植了6亩茶树,自己制作手工茶,并经营了一家农家乐。“这段时间来体验采茶的游客非常多,店里生意还可以,在家又照顾了老人和小孩。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彭德超高兴地说。

 


从一片茶叶到一条产业链,安溪以茶为媒,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下一步,安溪镇将深挖“茶文旅”融合潜力,依托铜梁龙乡茶文化青少年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川渝茶旅科普实践热地,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有产业的支撑,还要有宜居的环境。围龙镇龙湖村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在区里和镇里的大力支持下,龙湖村大力推进道路、饮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工作,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龙湖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成为了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依托桥亭湖生态资源,我们今年安排了漫步桃源环湖健步走、桃源露营、舌尖桃源美食等系列体验活动,带动了赏花经济。”龙湖村党支部书记罗献平说,村里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赏花季,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游玩打卡。

  

农民群众齐参与

合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铜梁区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民群众始终是主角。他们积极参与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合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共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4月16日,在铜梁区白羊镇水碾村的农田里,女农机手罗慧鑫正娴熟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只见她踩离合、挂档、加油……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罗慧鑫是村里唯一的女农机手。1996年出生的她,放弃了城里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带着对土地的热爱、怀揣着振兴乡村的梦想,来到白羊镇水碾村,开启了筑梦田野的“追梦”之旅。

 

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罗慧鑫熟练掌握了插秧机、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操作。如今的罗慧鑫已经成为了田间作业的“多面手”,更是村里家家户户抢着请的农业能人。

 


“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振兴给了‘新农人’逐梦的机会和广阔舞台。只要年轻人有足够的想法、沉得下心,必能在乡村振兴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罗慧鑫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回到田野,一起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位于庆隆镇同康村4组的特色乡村民宿“香间小院”,干净整洁的农村小院被近百种绿植鲜花装扮得清新雅致,业主周远香正忙着整理庭院的花草。

 


46岁的周远香是同康村人,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在重庆中心城区从事了多年房地产行业后,她决定回乡发展。老家朴素的小院、淳朴的村民,让她决定扎根农村,在家乡开一间富有乡村气息的特色民宿,找寻自己记忆里的乡愁。

 


经过两年多的打造,“香间小院”于2024年11月初开门迎客。民宿开业之后,周远香利用民宿发展“爱心助农”事业,在民宿院子专门辟出一角,搭建了一个“土味”十足的直播间。周远香利用自己以前工作时积累的人脉资源,把村子里的土鸡土鸭、新鲜水果等土特产推销到重庆甚至全国各地。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如今回到老家,看到叔叔阿姨年龄都大了,就很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周远香说,“爱心助农”不但让村民增收了,城里的市民还吃到了土货,自己很有成就感。 

 

“从希望的田野到温馨的民宿,从年轻的新农人到返乡创业的实干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铜梁的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光彩,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梦想,这样的故事在铜梁还有很多。相信在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下,铜梁的乡村振兴画卷将愈发绚丽,巴渝和美乡村也必将成为百姓的幸福家园。

 

记者 熊亚

编辑 秦琬淇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 |龙乡教育

专题|川渝探探

专栏 | 铜梁龙足球 为重庆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