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百姓故事】双向奔赴!何光莲夫妇:“我们有14个‘兵儿子’”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1-17 12:47

“老廖,你来切菜。”“来了,来了!”

“老柏,火烧大点。”“要得!”

…………



隆冬腊月,临近岁末,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但铜梁区平滩镇珠玉村7组村民何光莲汪兴德家里却热热闹闹的。腊月十四一大早,何阿姨的10多个“儿子”就提着米油、鸡鸭鱼肉等食材上门来了。“儿子”们分工合作,热火朝天地准备和老两口提前吃顿团年饭。



这些“儿子”不是何阿姨的亲儿子,而是陪伴了两位老人十多年的“兵儿子”。他们代替去世的战友尽孝,让这份亲情跨越血缘相连。


独子多年杳无音讯


何光莲今年70岁,和丈夫汪兴德是村里的低保户,夫妻俩育有一子名叫汪克勇。2000年,18岁的汪克勇光荣入伍,成了父母的骄傲。




汪克勇在四川广元当兵,同年入伍的还有廖志勇等10多个铜梁老乡。在部队里,大家一起训练、一起出任务,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2002年12月,汪克勇退伍后向父母提出,家里条件不好,自己要外出打工。何光莲想着儿子还年轻,是该出去闯一闯,便非常支持他的决定。此后,汪克勇在广东打工,时常给家里打电话,过年过节也回家。


日子本该这样平淡而幸福地过下去。但是,汪克勇2011年再次从家外出后,就此杳无音讯。


和儿子失去联系后,何光莲和汪兴德非常着急,到处托人打听他的消息。没多久,廖志勇从邻居口中得知了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战友和亲朋好友一起帮助寻找。这当中,还曾因为一个在外省的流浪汉与汪克勇长得很像,廖志勇发动亲朋好友、战友等100多人在线上线下寻找,但可惜最终一无所获。


“我们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不敢相信是真的。”何光莲眼睛泛着泪花,回忆道,“我们就他一个孩子,感觉生活已经没有了盼头。”


尤其是每逢节假日,当左邻右舍都沉浸在团圆的欢乐氛围中时,家中却是冷冷清清的,夫妻俩内心愈发凄苦。


“我们就是你们的儿子”


自从得知汪克勇失踪后,廖志勇就成了两位老人的第一位“兵儿子”。


廖志勇老家也在平滩镇,离老两口家不远。除了帮忙寻找汪克勇外,廖志勇隔三岔五就会到何光莲家里来看看,家里有什么需求,老两口身体如何。



“要不是廖志勇,我可能早就不在了。”何光莲动情地说。


原来,有一次,廖志勇突然接到汪兴德的电话,手机那头传来惊慌失措的声音:“你何嬢嬢喊都喊不醒了,怎么办怎么办?”


“莫慌,我马上打电话送医院!”挂断电话,廖志勇立马放下手头的活儿,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将何光莲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得知,何光莲那几天感冒了。由于不识字,她误吃了青霉素,药物过敏导致休克。幸亏及时送医,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廖志勇的影响下,刘谊、柏志强、周晓峰、欧青松、周连华等十多人纷纷加到照顾老两口的队伍中,“兵儿子”逐渐增加到14人。


每年的建军节、春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来看望慰问老两口;农忙时节,大家排着班帮老人干农活、收拾屋子,赶不回来的就出钱让战友买礼品。



“每次来,都是又拿钱又送礼的,还帮着我做事,你们真是太好了。”何光莲话语有些哽咽。


“汪克勇和我们都是战友,也是好兄弟,你们就把我们当儿子就行了。”大家的劝慰让何光莲眼里泛起泪花。


“兵儿子”似亲儿子


2019年,一个噩耗传来。根据DNA比对,公安机关确认汪克勇多年前已经在广东因意外去世。


这更是坚定了大家要把他的父母照顾好的决心。“汪克勇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家里又比较困难,战友们就商量着帮一点。”廖志勇说。



现在,这14名战友大多已经退伍,居住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地,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但在关心两位老人的事情上,大家从未缺席。


“儿子们”也系挂在老两口心间。上次过节谁没回来,谁换了工作不知道顺不顺利……都是老两口时常念叨的内容。自家种植的蔬菜、养的鸡鸭,何光莲也时不时让汪兴德给住得近的几个“儿子”送去。要是谁不收,还要被何光莲板起脸说一通。


蛇年春节快到了,在外地的战友都陆续回到了老家铜梁。廖志勇提议和两位老人提前吃顿团年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何嬢嬢,除夕我就来接你们到我家去耍耍。”饭桌上,廖志勇边吃饭边对何光莲说。


“那初一、初二到我家来。”张进赶紧抢着说。


“到我家,隔得近。”


“我带你和汪叔叔走重庆去耍两天。”


…………


“虽然我的儿子走了,但他们却让我感受到了如儿子般的爱。我有14个‘兵儿子’,很知足了。”看着七嘴八舌的“儿子”们,幸福的笑容爬上了何光莲、汪兴德的眼角。


记者 李拉拉 李慧敏

编辑 曾祚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 |龙乡教育

专题|川渝探探

专题|网络中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