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龙乡工匠】赵联荣:深耕厨界20年 用匠心办“食”事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1-10 16:48

1月9日下午,在铜梁城区金砂支路鸿岚饭庄的后厨里,餐馆负责人兼厨师赵联荣正挥舞勺子,为食客烹饪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今年45岁的赵联荣是四川泸州人。初中毕业后,他从老家来到铜梁进厂务工。后来,他拜师学厨艺,正式进入厨师行业。经过6年多的沉淀积累,习得一身本领的赵联荣在铜梁侣俸开启了创业之路。其后,赵联荣的人生如开挂一般,从街边的小店起步,逐渐拥有了多家餐饮门店。

 


赵联荣从事餐饮行业已有20年。这20年间,赵联荣从一名后厨帮工,靠着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成为铜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侣俸头刀菜制作技艺传承人、铜梁区餐饮娱乐行业商会副会长,并于2024年获评铜梁区第二届“龙乡工匠”。他不断学习菜品结构,研发出一系列美味佳肴。其中,“头刀菜”获铜梁区“侣俸头刀菜”龙乡名吃称号,“菊花鱼”参加铜梁区、重庆市餐饮大赛均获一等奖,“乡下回锅肉”获铜梁区十大乡土名菜特别奖,“一掌定乾坤”获铜梁区十大创新名菜特别奖等。

 


“我跟随师傅10多年了。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菜的方法,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徒弟陈波跟随师傅赵联荣多年,见证了赵联荣成为厨界“大咖”的艰辛成长历程。

 

陈波告诉记者,师傅从食材的选择、刀工的处理、火候的掌握到调味的精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同时,在烹饪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如食材的切割形状、摆盘的美观程度、菜品的色泽和口感等,最终呈现出令人惊艳的美食作品。




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对传统的坚守,更在于对创新的追求。“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心做好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以匠心致初心,不断打磨提升自己、回馈社会。”这是赵联荣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作为铜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侣俸头刀菜制作技艺传承人,赵联荣在传承前人烹饪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研发出了烧椒味、炖汤等新品,改变了头刀菜菜品和口味的单一,深受食客喜爱。

 


此外,他还关注美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多次到四川多地参与美食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广铜梁头刀菜,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烹饪技艺和美食文化,为自己的烹饪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赵联荣还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等行动,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帮助农户销售新鲜蔬菜、肉禽等,助农增收。积极组织或参与资助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行动10余场。

 

“作为一名龙乡工匠,我将继续深耕厨艺,不断提高自己的厨艺,为广大食客烹饪出更多可口的美食,为群众高品质生活贡献工匠力量。”赵联荣说。


记者 陈刚 伍洋

编辑 何冬梅

审校 蒋国明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 |龙乡教育

专题|川渝探探

专题|网络中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