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阅享铜梁】铜梁龙,上春晚
四川评书
铜梁龙 上春晚
●肖 刚
龙乡铜梁,两张名片:一是邱少云,二是铜梁龙!
说起铜梁龙,那硬是有点歪,还歪魁了!你看嘛,五次晋京,天安门广场都舞动了,操转了。还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中国龙文化的亮丽风采。难怪歌曲都这样唱:“铜梁龙,中国龙!”
今年2024年,农历甲辰年。从生肖五行上来说,辰属龙,甲是木,木对应的是青色,因此,今年也是青龙年。一甲子60年,只有一回啰!龙年,要舞龙!
嘿嘿,今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就是央视春晚,导演是于蕾,是一个女强人。她就想到了春晚要上龙,上哪里的龙呢?九州华夏处处舞龙,最是鼎鼎大名的还得数我们铜梁龙。中华人民共和国四次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翻腾起舞的回回都是我们的铜梁龙。不知是心灵感应,还是“万里传音”,咱们铜梁也有两人想到了,一个是秦启江,一个是高晓涛。这二人是政协委员,年前就写了提案:铜梁龙不能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进一步“圈粉吸流”,龙年央视春晚就是一个特好的平台。

铜梁龙参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 唐明兵 摄
此时,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大联欢正在彩排。开场歌伴舞“龙行天下”,使用了五条巨龙:两条红龙,红彤彤的,喜庆得很;两条蓝龙,蓝汪汪的,翻江倒海,充满活力;一条荷花龙,红中透白,白中透红,灵动非凡。这五条巨龙都来自我们龙乡铜梁,是以铜梁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合平为主扎制的。周合平,龙灯彩扎大师,行事得很。你看嘛,那个长相都行事:见来人,个子一般高,显得很特别,头发少,宽头额,皮打皱,有点黑,耳朵好似瓢儿白,二目有神寒光射,手上的干茧很特别。干茧为啥很特别,铜梁龙的彩扎有竹篾,要用双手去拍,去捏,去接。想哈子,长年累月,周合平双手彩扎了好多条龙哟,数都数不清,手机开美颜,照出来都还是有干茧。
铜梁龙道具巴适给力,舞龙的小伙子也必须提。是以蔡明灿为首的铜梁龙舞艺术团表演的,正宗的铜梁崽儿哟!他们也是非遗传承人。在这里,咱肖老表要科普一下什么叫“非遗”。“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正是因为有这些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使得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再来说咱们铜梁龙“非遗”。铜梁龙包含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一个是全国首批入选的铜梁龙舞,也就是舞龙的技艺;一个就是2023年入选的铜梁龙彩扎。厉害哈!该为铜梁龙点赞。铜梁龙硬是不一般!它给我们龙乡长了大脸面,难怪成为咱们铜梁的大名片!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继续回到央视春晚。因为有铜梁龙的大名鼎鼎,加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执行总导演甲丁的大力举荐,铜梁龙和央视春晚终是得以“心心相印”“无缝对接”。总导演于蕾被咱们铜梁龙的气势所折服,为铜梁龙的精美工艺而惊叹,因为铜梁龙能充分展示她心目中对龙年春晚所表达的吉祥、活力与祝福。于蕾总导演大笔一挥,让咱们龙乡铜梁准备三类龙道具上春晚。接到任务的铜梁人兴奋了,但也傻了:“天啦!1月8号交货,满打满算,只有十八天啰!不可能2月8号除夕来交噻。道具制作好,演员要彩排,央视不可能等米下锅,要完成任务,比登天还难!”
牢骚要发,活儿要做。咱们铜梁的“梁”,是地有山梁、人有脊梁的“梁”。咱们铜梁人是山里的汉子江边客,人豪爽性刚烈,不怕吃苦,也敢于流血。邱少云为了最后胜利,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成就了烈火金刚!咱们当代的铜梁人,也绝不拉稀摆带。
提出铜梁龙要上春晚的两位政协委员忙开了。在由区委宣传部、文联、文化旅游委主持的龙舞精品工程推进会上,周合平就和文化旅游委的高晓涛副主任唱起了对台戏:“高主任,三类道具都喊我,我又不是千手观音,有千只手,我也不是孙悟空有分身术!”
“周老师,您是非遗国家级传承人哟,大师哈,您不能喊黄!”
“我认账,弄一个!”
“要得,《争春》节目的三条竞技龙,您来搞定!”
“高主任,这个我绝不喊黄!”
就这样,春晚的第一类龙道具的制作就落实了。周合平去搞定!对竞技龙的彩扎,周合平轻车熟路,舞动在各种盛事大典上的铜梁龙大都出自他手,好评如潮,够得他吹几十年的了。当高晓涛转达了春晚导演《争春》的内容,以及对龙道具的要求时,周合平倒吸了一口冷气:“吔,巴岳山上找人参,遇到新问题了!”《争春》,是一个微电影,并不在春晚现场表演,而是采用提前录制、剪辑、制作,运用电影的手法,再现三位生肖属龙的武术大师霍元甲、黄飞鸿、李小龙春节舞龙争宝的场景。而《争春》的监制是赫赫有名的国际级武术动作大导演袁和平,各方面要求,包括道具,都是用国际眼光来审视!此时的周合平心头有点虚,但脸上稳起了的。他想到了龙的彩扎要充分展现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变化,所以大红大黄的龙鳞要使用,春节嘛,要喜庆;龙的胡须还得更夸张,舞动起来更灵动,毕竟舞龙的是樊少皇、吴樾、此沙,三位是武术巨星。当然,这三人有的是力气,周合平还考虑到三条龙要彩扎牢实些,免得舞动起来散了架,那才丢人啰!在蓝龙的制作过程中,周合平想到了龙不但要翻江倒海,还要飞龙在天。于是,他又有了创新,将龙鳞变成了祥云图。你看,水天一色,那祥云又有点像“如意”图案,按照铜梁龙彩扎的行话说,这是“如意扣”,很好地展示了新春祈福的美好意境。当这三条龙交到了袁和平的手头,袁大师脱口而出:“三龙争春,同心协力,步步高升,未来可期,瑞龙呈祥,福满八方!”此时,周合平悬着的心落地了。《争春》节目一播出,武打明星的动作得点赞。同时,观众也相当认同舞动的道具——流光溢彩,灵动非凡的三条铜梁龙。

《争春》节目龙舞道具在铜梁诞生 唐明兵 摄
《争春》这个节目获得满堂彩,难怪有铜梁好事者“知乎者曰”:“武术动作看袁和平,龙的彩扎看周合平,一文一武两‘和平',龙年天下要和平!”
讲了第一个龙道具,那就该摆第二个龙道具的龙门阵了。如果说袁和平所需的功夫龙是大件,那春晚观众手拿的“手持龙”就是小卡米了,长不能超过六十公分,重最多两斤。大家想哈嘛,在春晚现场,长很了,重很了,啷嘅展现嘛!
2023年12月23日,在龙文化公司会议室里,宗和云、王波、周合平、逯德军讨论“手持龙”扎制工作,争得是脸红筋涨,唾沫横飞。
原文化馆馆长宗和云发言了:“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创意成果吧!”
周合平拿出手工扎制的精美小龙:“这是我以前扎制的小龙,只要把龙身扎成活动的就行了。可是时间太紧,300条,整死我,也整不出来!”
逯德军拿出网上购买的塑料龙:“如果我们能用塑料来制作,应该能批量生产。但是需要制作模具,时间和资金都有问题!”
王波点按鼠标在投影上展示手持龙3D设计图:“我做了个设计图,是卡通风格的,看师傅们能想办法扎制出来吗?”
“你这个哪是铜梁龙嘛?!”“波波,设计太扯了哟!”“根本扎不出来!”……众人对王波的设计不认同。现场陷入了沉默!
此时王波心想:“作为‘龙文化工作者’的我,制作手持龙责无旁贷。要发挥自己美术生的特长,我再设计!要别开生面,既要展示铜梁龙的独特风采,又要可爱灵活、受年轻人喜爱,非遗也要有大创新!”就这样,手持龙的制作就落在了王波的手头。他深夜加班,上网查阅、手绘设计、3D建模……

王波在琢磨3D打印出来的龙头 唐明兵 摄
在王波夜以继日的设计下,手持龙的设计方案得到春晚导演组的全面认可:既有铜梁龙造型的“核”,还有当代的“萌”,特别是那能伸缩的龙身,还附有舞台戏剧的元素。那龙头鼻子两旁的龙团,红通通的,毛茸茸的,抖抖颤颤的,可爱至极哟!可是要制作卡通模样的龙头,难题又来了——靠手工扎制很难作出圆润的造型,而且时间也不允许。经攻坚组讨论,最后决定用3D打印的方式来制作龙头。
于是,在宣传部的协调下,找到了铜梁职中,用3D打印了龙头,但是职中只能打印小型物件,而且要完成300只龙头的打印任务,时间肯定来不及!
憋得没法,王波和逯德军决定到网上撒“英雄帖”,联系沿海城市的科技企业,看能否更快一点!

铜梁龙参演2024年央视春晚《争春》节目(视频截图)
在手持龙的龙头到位的时候,距交货时间1月8号只有三天了,龙身还没搞定。此时,另一个铜梁非遗传承人李小红上场了。李小红不简单,是铜梁“龙绣”传承人。你看她:真文雅,长一头乌黑发,一条辫子分五股,末根就把绒绳扎,细眉毛,大眼睛,长长睫毛直忽打,人美手巧好刺绣,龙身制作她有好办法。啥子好办法?就是李小红早有准备,在等手持龙的龙头过程里,她就与王波见缝插针,进行设计,进行实践,进行材料的准备。而且,李小红深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早就集合了几十名爱好手工制作的铜梁姊妹伙,虽有三十多个工序,一个熟练工一天才完成几条手持龙,但这群铜梁的婆儿客,不计报酬,硬是两天两夜就保质保量完成了手持龙的任务。这手持龙,在春晚的演员、观众手头,大放异彩,成了明星道具。除夕当晚,好多人都在网上留言:这小龙,哪儿产的哟?你看,铜梁龙的商机就来了!
当然,铜梁龙上春晚,还有一个,就是“24节气灯笼龙”。咱们铜梁非遗人,脑壳都想破了,能收缩,能变色,能舞动,央视春晚导演组特别满意。但当王波用“货拉拉”押送“节气龙”道具到了北京,由于考虑到多种因素,导演组又决定取消了这个节目!唉,不是道具不争气,而是“姻缘”还没到,于蕾导演相约这个“24节气灯笼龙”下次结缘!不过,咱们的竞技龙、手持龙在春晚上吃皮了!

铜梁小彩龙道具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视频截图)
铜梁龙,上春晚,“文化自信”在实处!这也是在具体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这真是——
龙灯龙舞走四方,铜梁非遗响当当!
甲辰春晚大舞台,传承创新再增光。
(作者肖刚为铜梁区安居中学语文教师,铜梁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铜梁区曲艺家协会监事,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