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铜梁网 > 新闻详情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 ——忆铜梁中学2000届8班老师二三事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08-31 18:11

“少云故乡,凤山之巅,集合一群青少年……”这段优美的旋律,伴随我在铜梁中学度过了高中时光。2000年高考考入清华大学后离开家乡,至今已20多年。这期间,我常常想起高2000届8班的老师们,回忆起他们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


谨以此文,回忆与李奕奕、罗世洪、王世成、唐祖华等老师的二三事。


治班有方 授业有道


李奕奕,高中三年担任8班班主任及英语老师。李老师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刚上高一的同学们,多少还有些调皮。午休至下午正式上课的时间,总有人在教室里或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作为班主任,李老师走到教室后排,随机挑了一个空位坐下。渐渐地,教室里的吵闹声小了,更小了……直至完全安静。这种不言而喻的威严,恰到好处地维持着班级的秩序,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来,我们私底下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头”!


在英语教学上,李老师一手漂亮的英语板书,让人赏心悦目。李老师既注重阅读训练,又重视语法基础——前者培养了语感和实际应用能力,后者则是让我们“知其所以然”。当年高考时,我班英语成绩达到平均126分,创造了铜梁中学的又一纪录。


系统思维 能文能武


罗世洪是我们的物理老师。高一年级的第一堂物理课,他就用“力热光电声”五大板块勾勒出高中物理的轮廓,瞬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他总结的“力学三大定律”“热学三大定律”“动量与动能”的关系等,让物理学不再是零散的公式,而是完整的体系。物理成为了我最热爱的学科。至今,我对高中物理的基本原理与体系架构仍记忆犹新。


罗老师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行动派。一次,学校体育馆的电子屏幕出现故障,他主动拿起工具维修,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这种“能文能武”的形象,也对我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实践、“能文能武”,成为我对自己的要求。


“神仙”组合 “黄金”时代


高中时期,我的几位老师可谓是“神仙”组合。化学老师王世成——精瘦干练,说起话来语调抑扬顿挫;语文老师唐祖华——“神仙”组合中唯一的女老师,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


岁月飞逝,记忆中关于老师们的一些细节已有些模糊,但有两点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一是专业训练扎实。如化学课上讲的“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原理简单却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二是眼界视野开阔。铜梁中学虽地处渝西,但老师们总能获取全国各地关于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让我们有机会与重庆中心城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学生同台竞技。


正是这样的“神仙”组合,造就了铜梁中学的“黄金”时代。2000年高考,铜梁中学再创历史,仅8班同学就考出了1个清华、1个复旦、5个北师大、6个华东师大的好成绩。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20余年转瞬即逝。昔日恩师,有些已经退休,有些仍然坚守在学校一线教书育人。恩师们哺育了万千学子,“铜中”人于社会各隅熠熠生辉。在这里,任何溢美之词都显苍白,唯有一句古语能表我心:“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文/ 肖鑫)

铜梁早健康

专题|每日一歌

专题|川渝探探

专题 |百姓故事

专题 | 合力战高温 节电我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