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些日子拜访了一位高校心理教师,他从事心理教育十余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等因素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位心理老师特别指出,学校里有许多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长期独自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留在老家上学,只有寒假春节才与父母团聚。虽然在外打工父母定期给留守孩子零花钱,每次回家都给留守孩子购买大量礼物,但是对于大多数留守孩子来说,再多的零花钱和礼物也弥补不了他们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填充不了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
他向笔者举了一个案例,一位高二女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回家次数屈指可数,而且对孩子的问候只有钱和成绩,“你的钱够用吗?这次考试考得如何?”这样简单的两句话。他告诉笔者,女生其实有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多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对他倾诉,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人真正关心她。后来他联系上女生的父母,与之沟通,父母转变态度,女生才慢慢地走出阴影。
笔者认为,留守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亲这个角色的陪伴。父母如果不能经常回家,就要多和孩子保持联系,询问孩子的近况,教导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法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和沟通。 (文/舞者)